近年来,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29微克/立方米,相较于2013年的水平下降了超过50%。这一显著改善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决心,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清洁空气的共同追求。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的历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治理体系,为全球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的进程中,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从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的实施,到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比重;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车辆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应对跨区域污染问题。这些系统性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中国实施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超低排放标准。电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均被要求安装高效的污染控制设备,实现污染物减排。同时,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47.3%,为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空气污染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举措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的技术实力和政策执行力。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此,中国加速推进机动车排放标准升级,全国范围内已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这一标准与欧洲现行标准相当,部分指标甚至更为严格。同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这种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强劲动力。
尽管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空气污染治理仍然面临挑战。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成为新的重点。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空气污染源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工业源占比相对下降,而生活源、移动源等的贡献相对上升。这意味着中国在治理空气污染的策略也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在国家层面大力推进空气污染治理的同时,室内空气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现代人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系物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新装修的房屋、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甲醛释放可能持续数年之久,对儿童、老人和孕妇等敏感人群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在关注室外空气质量的同时,室内空气治理同样重要。
作为室内环境健康的专业服务商,广东省伊甸之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伊甸之家除甲醛总部,在全国350个城市提供上门除醛服务,专注于除甲醛、测甲醛业务,包括CMA检测和公共卫生检测。公司采用从源头解决污染释放量的治理理念,主要使用氨基酸高分子材料进行综合处理,配合生物酶等材料进行异味降解,确保治理后的环境不仅达到国家标准,更能实现更低的母婴安全级别。伊甸之家在酒店除甲醛、学校除甲醛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服务过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同时在医院除甲醛、电影院除甲醛等公共场所环境治理方面也有着显著成果,为改善中国室内空气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