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当雾霾成为冬季常态,口罩成为出行必备,人们或许难以想象,中国能在短短数年间实现空气质量的历史性转折。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发现,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多了,刺鼻的空气变少了,窗外景色的能见度显著提升——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正是我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果最直接的体现。从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至今,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蓝天保卫战,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并进的新路径。
回顾治理历程,我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果首先体现在关键污染物的浓度大幅下降。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的72微克/立方米下降了近60%,首次迈入30微克/立方米以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改善尤为明显,其中北京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30微克/立方米,降幅达66.5%,创造了世界大气污染治理史上的奇迹。二氧化硫(SO2)浓度较2013年下降88%,成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这些数字背后,是一系列科学精准的治理措施。我国构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最全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全球最大的清洁煤发电体系、全球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燃煤电厂群、全球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全国累计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钢铁约3亿吨、煤炭10亿吨、水泥3亿吨;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煤炭消费比重从2012年的68.5%下降到2021年的56%,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6.6%;在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机动车排放标准从国四全面升级到国六。这些系统性工程共同构成了我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果坚实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上,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公共健康收益。研究显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的实施使全国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约0.5岁,因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显著减少。与此同时,空气质量改善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减少健康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等方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正在为全球空气治理提供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方面树立了典范。
当然,我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果巩固仍面临挑战。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成为新课题;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地区的改善成果尚不稳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的深度调整仍需攻坚。未来,中国将继续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朝着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建成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室内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公众重视。作为空气治理领域的专业机构,广东省伊甸之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全国350城市的服务网络,为各类场所提供专业的甲醛检测与治理服务。我们深知,我国治理空气污染的成果需要室内外协同维护,因此采用氨基酸高分子材料从源头综合处理甲醛释放,配合生物酶技术降解异味,确保治理后的环境不仅达到国家标准,更能满足母婴级别的安全要求。无论是酒店、学校、医院还是电影院,伊甸之家都致力于为客户创造健康安全的呼吸环境,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空气治理大业,让洁净空气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