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近几年空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至今,全国PM2.5平均浓度下降超过50%,重污染天数减少逾八成,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尤为明显。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我国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工业超低排放改造、发展清洁能源运输体系等系统性工程的支撑。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29微克/立方米,首次迈入30微克/立方米门槛,标志着我国近几年空气污染治理进入新阶段。

在室外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的同时,室内环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研究表明,现代人超过80%时间在室内活动,而新装修带来的甲醛、TVOC等污染物浓度往往是室外的2-5倍。特别是在学校、医院等特殊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敏感人群的健康安全。这促使我国近几年空气污染治理策略从宏观大气治理向微观空间环境管控延伸,2023年新修订的《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一步收紧了甲醛等关键指标的限值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甲醛作为室内主要污染物,其释放周期可达3-15年,单纯依靠通风无法彻底解决。专业治理机构通过源头控制、过程阻断等科学方法,可实现持续净化效果。以广东省伊甸之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专业机构,采用氨基酸高分子材料进行综合处理,配合生物酶异味降解技术,在酒店、学校、医院等各类场景的治理后均能达到国家标准,部分项目更达到母婴级安全水平。其全国350城服务网络的建设,正是响应我国近几年空气污染治理向精细化发展的具体实践。

未来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将呈现"室外室内协同治理"的新特征。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2025年要实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再降10%,同时强化室内场所空气质量监管。这种立体化治理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参与,特别是需要像伊甸之家这样具备CMA检测资质、掌握核心治理技术的专业机构持续赋能,共同构筑从城市天空到家居空间的全面防护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