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高速发展,东莞作为制造业重镇,其空气污染治理已成为关乎民生健康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近年来,东莞市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替代、机动车尾气管控等系统性措施,使PM2.5年均浓度显著下降,臭氧污染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宏观环境改善的同时,室内空气污染作为"隐形杀手"仍亟待关注——新装修场所的甲醛释放、工业遗留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正通过通风系统与建筑缝隙持续影响市民生活空间。

在东莞空气污染治理的宏观布局中,工业源治理始终是核心环节。通过建立重点企业在线监测网络,对电力、陶瓷、印刷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2022年全市VOCs排放量较基准年削减达28%。同时,东莞创新性地推广"环保管家"服务模式,由专业机构为产业集群提供污染治理方案,这种市场化运作机制既降低了企业合规成本,又提升了治理效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业在改造过程中往往重视生产环节的排放控制,却忽视了办公区、宿舍楼等室内环境的污染物累积,这实际上形成了治理链条的末端缺口。
机动车污染控制是东莞空气污染治理的另一重要维度。随着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量突破8万辆,路网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全覆盖,交通干道氮氧化物浓度同比下降15%。但值得警惕的是,车辆内饰材料释放的苯系物、乘员舱空调系统滋生的微生物污染,正在密闭车厢内形成微污染环境。这类"移动污染源"的治理盲点,恰好印证了空气污染治理需要室外室内协同防控的科学规律。
建筑装修引发的室内污染已成为东莞空气污染治理的新焦点。根据市疾控中心抽样数据,新交付精装楼盘甲醛超标率达42%,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在暑期集中装修后,TVOC浓度普遍超出国标2-3倍。这类污染因潜伏期长、释放源隐蔽,尤其对儿童、孕产妇等敏感人群构成威胁。当前部分项目采用的活性炭吸附、光触媒喷涂等传统工艺,往往难以分解持续释放的污染源,这正是现有治理技术需要突破的瓶颈。
在深化东莞空气污染治理的进程中,广东省伊甸之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创新研发的氨基酸高分子材料与生物酶技术,为室内环境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相较于物理吸附方法,该技术能主动捕捉甲醛分子并发生聚合反应,在污染源表面形成不可逆的稳定聚合物,从根源阻断甲醛释放路径。在东莞某新建小学的治理案例中,经CMA机构验证,课室甲醛浓度从0.18mg/m³降至0.03mg/m³,低于母婴安全标准限值。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全国350城,特别在幼儿园、医院、影院等敏感场所形成标准化施工体系,通过源头治理与异味降解的双重技术路线,助力构建"室外蓝天+室内净气"的立体化防护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