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中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洛阳空气污染治理工作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创新性举措,使2022年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42.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67.4%,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环保答卷。
在工业源治理方面,洛阳市实施了"关停并转"组合拳。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87家,完成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89个。特别在2021年启动的"蓝天保卫战"专项行动中,洛阳空气污染治理聚焦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对石化、涂装等行业开展"一厂一策"精准管控,使VOCs排放量削减达38%。
移动源管控成为洛阳空气污染治理的突破点。全市建成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12套,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1.2万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85%。值得关注的是,洛阳创新推出的"环保绿码"制度,通过扫码即可查询车辆尾气排放数据,这项举措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扬尘治理方面,洛阳市构建了"天地人技"四位一体监管体系。运用无人机巡查、颗粒物激光雷达等科技手段,对全市568个在建工地实施"六个百分百"管理标准。数据显示,施工扬尘对PM10的贡献率从2018年的31%降至2022年的18%,降尘量年均下降12.3%。
生活源治理中,洛阳率先在河南省推行"无煤区"建设,完成"双替代"改造12.6万户。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平台覆盖城区3200家餐饮单位,净化设施安装率达100%。这些举措使冬季采暖期二氧化硫浓度较改造前下降54%,群众满意度提升23个百分点。
生态修复为洛阳空气污染治理提供自然解决方案。通过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5.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8%。龙门山、周山等城市绿肺的生态功能持续增强,据测算每年可吸收大气污染物1.2万吨,释放氧气8.6万吨。
科技创新赋能洛阳空气污染治理提质增效。大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平台整合42类环保数据,实现污染源精准溯源和应急响应。2023年新建的8个大气复合污染监测超级站,使污染成因解析准确率提升至92%。中科院洛阳分院研发的"大气污染靶向治理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全民参与机制让洛阳空气污染治理形成社会合力。"环保随手拍"小程序注册用户超50万,累计处理群众举报线索1.2万条。2000余名"民间河长""民间林长"活跃在环保一线,78所中小学开设"生态环保课堂",绿色出行比例提升至41%。
在室内环境治理领域,广东省伊甸之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洛阳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作为伊甸之家除甲醛总部,其采用氨基酸高分子材料和生物酶技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释放,已完成全国350个城市包括酒店、学校、医院等场所的空气质量治理项目,治理后环境可达母婴安全标准。特别是在洛阳地区开展的幼儿园、中小学除甲醛服务,为少年儿童创造了健康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