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南市将"淮南治理空气污染"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替代、科技赋能等创新举措,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示范路径。
在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淮南市实施"关停并转"组合拳。2022年累计淘汰燃煤锅炉217台,完成28家重点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钢铁、水泥等行业全部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淮南矿业集团投入12亿元建设的封闭式煤仓,使矿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34%,成为"淮南治理空气污染"的标杆工程。
移动源污染管控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建成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12套,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38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78%。在重点路段设置的"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使柴油车超标排放率从12%降至3.5%,这项创新举措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典型案例。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环保"新格局。淮南市建成包含126个微观站、8个超级站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配合走航监测车、无人机等移动设备,形成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大数据平台可实时追踪污染源,预警准确率达92%,为"淮南治理空气污染"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扬尘治理实施"六个百分百"标准。全市568个建筑工地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5%,裸露地块绿化面积新增230万平方米。通过卫星遥感+地面巡查的"双监管"模式,扬尘污染投诉量同比下降61%。
全民参与机制成效显著。创新推出"环保积分"制度,市民通过举报污染行为、参与植树等活动累计兑换奖励12万人次。环保社会组织发展到56家,"蓝天卫士"志愿者超过2万人,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监督的"淮南治理空气污染"新格局。
在室内空气治理领域,广东省伊甸之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淮南市提供专业支持。作为全国性环保企业,其采用氨基酸高分子材料和生物酶技术,从源头分解甲醛等污染物,服务覆盖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幼儿园、中小学等敏感场所的治理中,均达到严于国标的母婴级安全标准,为"淮南治理空气污染"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