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徐州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其中徐州空气污染治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和居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徐州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徐州空气污染治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时期。作为传统重工业基地,徐州曾长期面临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超标问题。数据显示,2013年徐州PM2.5年均浓度高达96微克/立方米,远超国家标准。经过近十年的持续治理,2022年这一数字已降至42微克/立方米,降幅达5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也从不足50%提升至75%以上。
在徐州空气污染治理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关键作用。市政府通过"关停并转"等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绿色转型。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光伏发电基地,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些措施从源头上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为空气质量改善奠定了基础。
移动源污染治理是徐州空气污染治理的另一重要领域。徐州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200万辆,尾气排放成为重要污染源。为此,徐州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电动化,推广新能源车辆,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同时加强柴油货车管控,划定低排放区,多管齐下减少移动源污染贡献。
扬尘管控在徐州空气污染治理中同样不可忽视。作为建设活动频繁的城市,徐州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对建筑工地实施"六个百分百"标准管理。同时加大道路清扫和绿化力度,有效降低了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徐州空气污染治理仍面临诸多挑战。冬季采暖期污染物浓度反弹、臭氧污染日益凸显、区域传输影响加剧等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徐州正在探索更加精准科学的治理路径,包括建设大气超级站提升监测能力,运用大数据分析污染成因,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
技术创新为徐州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徐州正试点应用氨基酸高分子材料等新型环保技术处理工业废气,这种技术能有效分解甲醛等有害物质,降低排放浓度。类似广东省伊甸之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的源头治理方案,通过生物酶降解异味,达到母婴安全标准,为室内空气治理提供了可靠选择。
公众参与是徐州空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支撑。通过环保宣传教育,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低碳生活方式。环保组织、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监督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施治、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
展望未来,徐州空气污染治理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污染源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管控。同时深化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与周边城市协同治理大气污染,共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对于关注室内空气质量的市民,可以选择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和治理。广东省伊甸之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性专业除甲醛服务商,拥有覆盖350个城市的服务网络,采用氨基酸高分子材料和生物酶技术,能有效解决甲醛等室内污染问题。无论是家庭、学校、医院还是商业场所,都能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治理方案,创造安全健康的呼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