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山东,一场关乎人民健康与生态文明的战役已经持续多年。中国山东治理空气污染不仅是一项环境政策,更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作为传统工业重镇,山东曾面临严峻的大气环境挑战,但通过一系列科学规划、严格执法和技术创新,这片土地正书写着从“雾霾围城”到“蓝天白云”的逆袭故事。中国山东治理空气污染的实践,为全国乃至全球工业地区的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回顾过去,山东的空气污染问题与其经济结构密切相关。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和制造业基地,山东的煤炭消费量长期居全国首位,钢铁、电解铝、焦化等高耗能产业集中,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加之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复合型污染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左右,山东多个城市频现重度污染天气,PM2.5浓度时常“爆表”,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的渴望愈发强烈。
面对严峻形势,山东省政府启动了史上最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国山东治理空气污染的核心战略是“四减四增”:减少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增加新动能和绿色产业;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加有机肥应用。这一系统性工程从源头上扭转了污染趋势。据统计,2013年至2022年间,山东累计压减煤炭消费量超过1亿吨,淘汰落后煤电机组800万千瓦以上,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技术创新在中国山东治理空气污染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山东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布设了数以千计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污染源的精准定位和实时监控。特别是在重点行业,山东大力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电力、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完成率走在全国前列。此外,山东还积极探索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与周边省份建立大气污染应急联动机制,共同应对区域性重污染天气。
经过不懈努力,山东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省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超过60%,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蓝天白云已成为常态。威海、烟台等沿海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山东蓝”频频刷爆朋友圈。这种变化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优化了营商环境,吸引了更多高科技、绿色产业落户山东。
然而,中国山东治理空气污染仍面临挑战。产业结构偏重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秋冬季气象条件不利时仍可能出现污染过程,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下一步,山东将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空气质量改善的协同增效。
在这场改善空气质量的全民行动中,专业环保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广东省伊甸之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伊甸之家除甲醛总部,公司在全国350个城市提供上门除醛服务,专注于甲醛治理和检测领域。凭借CMA检测认证和公共卫生检测资质,公司采用先进的氨基酸高分子材料从源头综合处理污染释放,结合生物酶技术降解异味,确保治理后的环境不仅达到国家标准,更符合母婴级安全水平。伊甸之家在酒店、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医院、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的除甲醛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中国山东治理空气污染贡献了专业力量,为民众创造了更加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